第五元素DVD,The Fifth ElementDVD,樂視DVD專賣店-www.rutenmall.com
歡迎來到露天商城! 會員登入免費註冊/加入會員
以下*標為會員必填資料:
  *
  *
  *
  *
    【此項可留空不填】
  *【以09開頭+後8位】
  * 常用郵箱

第五元素DVD,The Fifth ElementDVD,樂視DVD專賣店-www.rutenmall.com

首頁 > 藍光光碟/BD> 其他藍光
藍光原版【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年
直購價:NT$450
  • 發音:英語發音
  • 字幕:中文字幕
  • 碟數:1
  • 集數:全集
  • 介質:BD
  • 包裝:全新盒裝
  • 運費:NT$150
  • 運送方式:貨到付款
數量:
溫馨提醒:支持黑貓宅配,全家、萊爾富、711門市!
  • 拍賣檔案
  • 問與答(0)
劇情簡介

LJ-0120A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7(至尊影院系列4K修復珍藏版)
【獨有原版及全中文導航雙模菜單】獨享索尼美A區4K修復至尊影院系列版、烏髮影業德B區、4K UHD版等多版素材複合版本,薈萃中法日泰悉數官方精華,優選德B區最全花絮框架,美A區4K修復版視頻,杜比全景聲7.1.4沉浸式高清無損原音(美A),集成獨家6區/央視/臺式三國配及明珠臺粵配,官方中英法西日韓泰字幕,附漢化圖文瑣事字幕,保留德B/美A/4K UHD三版最完整海量幕後花絮內容並附獨家全程(部分官方)中文字幕
英語DD-Atmos 7.1.4 法語5.1-640 西班牙5.1-640 國語5.1-448 國語2.0-192 國語2.0-192 粵語2.0-192 日語2.0-192 泰語5.1- 448 英評2.0-192
英 法 西 中繁 日 韓 泰 英瑣事 中瑣事簡 中圖文瑣事簡
※製作特輯 23:04
※尋找《第五元素》 22:16
※各元素 24:48
※各元素二 05:13
※天籟美聲 05:12
※設計與風貌 05:31
※風格元素 05:12
※發現 48:21
※訪談合輯 01:35:04
※製作特輯二 13:16
※視覺元素 18:25(美A)
※明星元素 04:18+12:47+04:17(美A)
※外星元素 08:13+09:47+04:16+03:04(美A)
※潮流元素 07:46(美A)
※歌劇名伶 16:15(美A)
※數碼元素 09:48(美A)
※幕後花絮 38:41(無對白)
※導演劄記:呂克·貝松回顧 10:29(4K)
呂克·貝松執導,布魯斯·威利斯、加裏·奧德曼、米拉·喬沃維奇領銜傳世科幻經典
導演: 呂克·貝松
編劇: 呂克·貝松 / 羅伯特·馬克·卡門
主演: 布魯斯·威利斯 / 加裏·奧德曼 / 米拉·喬沃維奇 / 克裏斯·塔克 / 伊安·霍姆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導演: 呂克·貝松
編劇: 呂克·貝松 / 羅伯特·馬克·卡門
主演: 布魯斯·威利斯 / 加裏·奧德曼 / 伊安·霍姆 / 米拉·喬沃維奇 / 克裏斯·塔克 / 盧克·貝裏 / 布裏翁·詹姆斯 / Tommy \'Tiny\' Lister / 李·伊萬斯 / 查理·科裏德-米爾斯 / Tricky / 約翰·內威爾 / John Bluthal / 馬修·卡索維茨 / Christopher Fairbank / 麥溫·勒·貝斯柯 / Kim Chan / Al Matthews / 約翰·貝內特
類型: 動作 / 愛情 / 科幻 / 驚悚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英語 / 瑞典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1997-05-07(法國)
片長: 126 分鐘
又名: Le Cinquième Élément / The 5th Element
劇情簡介
  一頭紅發,perfect的“第五元素”莉露(Milla Jovovich飾)受命來到地球,她要協助人類與每隔五百年降臨一次的邪惡力量對抗,聯合風、火、水、土四塊神石擊退敵人。 
  在實驗室被複製出來後,言語不通的莉露在躲避人類的追捕中搭上了退役特工科本(Bruce Willis飾)的計程車。科本帶莉露找到了負責接頭的神父,兩人也漸漸的產生了好感。 
  莉露與科本一同前往一個叫“失落天堂”的星球找尋另外四種元素的神石。但是,在戰鬥中莉露受傷昏迷,而且由於人類的暴行和無知殺戮,莉露陷入了內心的迷惘。大敵當前,科本究竟用什麼力量才能喚醒莉露呢?
拍攝花絮
·本片是呂克·貝松與製片人、高蒙影業首席運營官帕特裏克·萊杜克斯(Patrice Ledoux)的第四次合作。
·在影片開拍的一年前,所有情節串連圖板就已經完成。
·本片是第50屆戛納電影節的開幕式影片。
·片中莉露所說的語言是由呂克·貝松發明的,並被米拉·喬沃維奇完善,到影片拍攝結束時,兩人已經完全可以用這種語言進行交談。
·片中Fhloston大堂中的爆炸場景是影史上規模最大的室內爆炸戲,造成的大火險些讓場面失控。
·當科本·達拉斯醒來時,臥室牆上的日期顯示為2263年3月18日,3月18日是呂克·貝松的生日。
·片中善惡雙方的代表人物達拉斯和佐格從未謀面,而且也從未有過聯繫。
·片中數字“5”出現多次,比如佐格在計時器還剩5秒鐘時阻止了炸彈爆炸,孟加羅人的炸彈定時5秒起爆,接近影片結尾時魯比說每隔5分鐘就會有一枚炸彈爆炸,博士在結尾時說莉露和達拉斯還需要5分鐘,魯比的節目在5點開始。
·本片耗資9000萬美元,在當時是高蒙影業拍攝投入最高的電影。
·影片的特效耗資8000萬美元,成為當時特效投入的最高紀錄。
·Lenny Kravitz和Prince是片中魯比的原型。
·片中迪娃所唱的歌曲源自歌劇《拉美摩爾的露契亞》(Lucia Di Lammermoor)。
·佐格的ZF-1武器系統源於AKSU-74緊湊型突擊步槍。
·在影片開拍時,製片方決定將米拉·喬沃維奇的棕發染成橙色,為了保持鮮亮的顏色,喬沃維奇的頭髮必須反復染色,以至發質嚴重受損,後來只好改戴假髮拍攝。
穿幫鏡頭
·顯示錯誤:在電影剛開始,就在裏盧打破玻璃之前,那本應該是“牢不可破的”。你可以看到玻璃已經有裂紋,預示著即將被打破。
·連貫性:整部電影,好幾次可以看見佐格的瘸腿先是從右腿變成左腿,然後又回到右腿。
幕後製作
  【關於構思】
  可以說《第五元素》是導演呂克·貝松在科幻片領域的回歸,因為他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科幻題材的《最後決戰》。“當我拍攝一部電影時,我希望帶領觀眾遠離他們的日常生活,”貝松說,“我會說,讓我帶你到沒去過的地方吧,一些只有在夢境中才去過的地方,比如地下、海底和太空。出於夢想和逃避,我對這種電影很著迷。”
  影片片名“第五元素”源自古希臘物質組成學說的四種元素:土、氣、水、火。在中世紀,四元素說曾經作為了煉金術的理論依據,煉金術士們認為只要改變物質中這四種原始性質的比例,即可使普通金屬變為黃金。另外,這四種元素在一起可以產生出第五元素,那就是人。
  從16歲時開始,呂克·貝松就開始構思這個故事,而當時他還不知道第五元素的概念。貝松回憶說:“那時候寫作只是為了找樂子,為了逃避每天的生活,去進入這個夢想的世界。我並沒想過某一天會拍攝它,而這個故事也逐漸發展為2、300頁。多年之後,我開始考慮可以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
  直到《碧海藍天》和《尼基塔》在國際贏得讚譽並取得商業成功之後,貝松才真正考慮《第五元素》,他說:“在拍完《尼基塔》之後,我開始嚴肅的看待這個故事,將它改編成劇本的形式。初稿有400頁,拍攝經費需要1億4500萬美元,不過在初稿中,我信馬由韁,根本沒考慮可行性的問題,我把想看的都寫了進去,後來我才開始思考實施的問題。”
  在第三稿完成之後,貝鬆開始與編劇羅伯特·馬克·卡門(Robert Mark Kamen)共同修改劇本,兩人最終決定將故事一分為二、“我們完成劇本是為了能夠拍攝,”貝松解釋說,“所以一旦有所需求,續集劇本已經完成,儘管這不在計畫之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貝松還曾道出鮮為人知的巧合:“有一天我的父親無意間發現了柏拉圖關於這個題材的相關作品,他拿著書對我說,你知道你的電影被翻版了嗎?我拿來一看,柏拉圖所寫的內容與我的劇本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第五元素》中,貝松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在另一個空間存在著生命的相對形式,並不是由生命力所構成,而是黑暗的罪惡。貝松解釋說:“生命力與這種罪惡的生命形式是對立的,就像火和冰一樣,生命力越是旺盛,就越會喚起和激怒對應的罪惡。”
  在《第五元素》中的第23世紀。人類穿梭於星球之間,到處散播這種生命力,讓黑暗勢力愈加不安。“我們的存在讓它們窒息,它們要反擊,要滅絕一切能量和光亮的所有來源,消滅動物、植物和人類。但它們存在於另一個空間,這是局限所在,”貝松說。
  影片中最獨特的莫過於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未來世界,貝松說:“我們著眼於所有人類的歷史,以獲取2259年最合情合理的設定。故事發生的時間很精確--2259年3月18日淩晨2點,當時世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人們如何生活和思考?這對於我創造這個故事很重要,因為要讓觀眾接受這種真切未來的可能性。”
  結果是,在未來的世界中,出現了代表宇宙間善良力量的外形醜陋的蒙督沙瓦人,和邪惡黑星的地球代理人佐格所率的貪婪殘暴的孟加羅軍隊,當然,還有我們前所未見的全新的地球。
  【關於籌備】
  為了將未來世界搬上大銀幕,製作設計師丹·維爾(Dan Weil)擔負著艱巨使命,早在1988年,他就曾參與呂克·貝松的《碧海藍天》的拍攝。1993年,在維爾的監督下,一支由頂尖級設計師和插圖師組成的團隊開始了漫長的籌備過程,期間還要與化妝部門和著名服裝設計師讓·保羅·戈蒂埃(Jean-Paul Gaultier)密切協作。為了篩選這支精英製作設計團隊,貝松看了幾百位設計師的作品,除了丹·維爾和法國著名插畫師讓-克勞德·麥茲埃爾(Jean-Claude Mezieres)之外,貝松又看中了7位藝術家。整個設計過程長達1年,最後完成時,有些人甚至有些害怕這個浩大的專案,因為在當時還不可能實施。
  貝松很快將失望轉化成動力,當時他正在寫《這個殺手不太冷》,在30天內,貝松就完成了劇本,兩個月後,《這個殺手不太冷》開始進入前期準備階段。眾所周知,《這個殺手不太冷》取得了比《尼基塔》更大的成功,貝松在國際影壇的聲譽被進一步提升,哥倫比亞公司隨即看中了《第五元素》的拍攝計畫。
  曾在《蝙蝠俠》、《夜訪吸血鬼》和《異形3》等影片中擔綱化妝師的尼克·杜德曼(Nick Dudman)負責制作片中全尺寸的造型服裝、自動木偶、外星人的太空服和大量五花八門的器官道具。貝松說:“尼克總是將最優秀的呈現給我們,而最讓我信服的是他的工作熱情。”
  影片中未來城市的畫面由模型和數字特效共同組成,而擔任特效總監的正是曾製作《真實的謊言》、《夜訪吸血鬼》等100多部影片的特效奇才馬克·斯泰森(Mark Stetson)。
  為本片擔綱配樂的艾瑞克o塞拉(Eric Serra)在為貝松的《最後決戰》創作樂曲時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吉他手,從那時起兩人就開始合作。作為當今法國樂壇的重要人物,艾瑞克·塞拉將007系列帶入了90年代,他為《007:黃金眼》創作的配樂成為了007音樂中的現代經典。在貝松看來,導演是眼睛,電影作曲家就是耳朵,他和塞拉已經共事了15年,合作了7部影片,兩人間的默契自不必說。
  早在合作本片之前,貝松就與布魯斯·威利斯相識,他回憶說:“我和布魯斯在5年前初次相見,從那時起我們就一起討論了劇本。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繫,在拍攝經費全部到位和劇本準備就緒之後,我去紐約將劇本交給了他,然後我出門購物,當我兩小時後回到他面前時,他說道,Ok,讓我們拍吧。”
  【關於拍攝】
  在毛利塔尼亞完成一周的取景之後,影片的主要拍攝於1996年1月8日拉開序幕,片中精美的佈景是在倫敦松林製片廠的9個攝影棚中搭建的。值得一提的是貝松的執導方法,他就像攝影師一樣身體力行,這是他從早期的小成本電影中養成的習慣。在拍攝期間,特別是在特寫鏡頭中,貝松總是出現在場景中,在拍攝的同時修改演員的表演。“有時我會抓住演員的肩膀讓他移動到我想要的畫面位置,”他說,“如果這段鏡頭拍得不好,我會不喊‘Cut’而直接與演員進行交談,我不想浪費‘Action’、‘Cut’然後重新再來所消耗的能量。”
  貝松將這種方法比作外科手術:“你可以剖開某人的胸膛,伸手進去按摩心臟,他的生命便可以重新復蘇,而在喊‘Action’和‘Cut’之間,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直到演員疲倦或透不過氣時,我才會說‘Cut’。”
  除了之前與貝松合作過的加裏·奧德曼之外,其餘的演員都對貝松這種零距離的執導方式很吃驚。布魯斯和伊恩(Ian Holm)起初都有點心煩意亂,不過不久之後,他們開始喜歡上了這種方式,因為他們知道導演不是在幾碼外盯著監控器,而是在表演中與他們同在。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1998
最佳音效剪輯 (提名) Mark A. Mangini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  1997
最佳影片 (提名) Patrice Ledoux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1998
Best Special Effects Mark Stetson
Best Special Effects Karen E. Goulekas
Best Special Effects Nick Allder
Best Special Effects Neil Corbould
Best Special Effects 尼克·杜德曼
雨果獎(Hugo)  1998
最佳戲劇表現 (提名)
金酸梅獎  1998
最差女配角 (提名) 米拉·喬沃維奇
最差新人 (提名) 克裏斯·塔克
金衛星獎(Golden Satellite Award)  1998
Outstanding Visual Effects (提名) Mark Stetson
法國凱撒獎(César)  1998
Best Cinematography (Meilleure photographie) Thierry Arbogast
Best Production Design (Meilleurs décors) Dan Weil
Best Editing (Meilleur montage) (提名) Sylvie Landra
Best Sound (Meilleur son) (提名) Daniel Brisseau
土星獎(Saturn Award)  1998
Best Special Effects (提名) Mark Stetson
Best Special Effects (提名) Karen E. Goulekas
Best Science Fiction Film (提名)
土星獎  1998
最佳女配角 (提名) 米拉·喬沃維奇
Best Costumes (提名) 讓·保羅·高提耶
凱撒獎  1998
最佳導演 呂克·貝松
Best Film (Meilleur film) (提名) 呂克·貝松
Best Music Written for a Film (Meilleure musique) (提名) 艾瑞克·塞拉
Best Costume Design (Meilleurs costumes) (提名) 讓·保羅·高提耶
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 USA(Golden Reel Award)  1998
Best Sound Editing - Sound Effects Foley (提名)
MTV電影獎  1998
最佳銀幕打鬥 (提名) 米拉·喬沃維奇
Lumiere Awards, France  1998
Best Director (Meilleur réalisateur) 呂克·貝松
Golden Screen, Germany(Golden Screen)  1997
(Tobis
Bogey Awards, Germany(Bogey Award in Silver)  1997
(Tobis Filmkunst
Blockbuster Entertainment Awards  1998
Favorite Female Newcomer (提名) 米拉·喬沃維奇 

劇情照片

提出問題(250個中文字以內)
為了防止被大量張貼廣告,請輸入圖片中的安全碼